新能源汽车公司打“免费”牌,更真诚,更少套路
“三电终身保修”、“终身免费充电”、“终身免费车辆维修”、“终身免费道路救援”……在市场火爆的情况下,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了争夺消费者,纷纷发行“免费”售后服务卡。但据媒体调查,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有免费宣传,但实际上有很多限制”。
不劳而获。但这种营销行为违背了消费者的消费预期,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就法律而言,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甚至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时,应当真实、全面,不得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广告法》还规定,广告表达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承诺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承诺的,应当准确、清晰、明确。
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所做的“免费”宣传,本质上是对商品和服务的承诺。即使相关汽车公司在汽车销售协议中列出了相关限制,汽车销售协议也大多是一份多页多内容的格式合同。如果汽车公司没有明确告知或显著提示消费者注意“免费售后”的限制,使消费者不注意或不理解对其有重大利益的条款,根据《民法典》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也可以主张该条款不会成为合同的内容。
退一步说,相关车企在台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或炒作“免费”售后,却在台上摆出一系列限制。即使汽车公司能够在具体销售环节履行告知、说明、提请注意的义务,也容易被人误解,违反了相关承诺要“准确、清晰、明确”的要求。
经营者无论是做承诺还是做广告,都要遵守法律和诚信的底线,而不是打空泛的牌或概念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现在建设新能源汽车的轨道异常繁忙,很多企业纷纷进入轨道,前景广阔。然而,任何行业,无论新旧,都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商业原则。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如实宣传,才能经受住售后实践的考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才能长期发展这个行业。否则你只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