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民提出的明确的隐私要求,相关公司仍然持不赞成的态度。目前普遍存在的隐私泄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冷漠的心态。
据报道,“池州智能停车”微信官方账号是安徽省池州市智能停车系统常见的微信平台,旨在方便市民查询和支付路边停车费用。近日,池州市民举报称,“池州智能停车”微信官方账号可随意绑定他人车牌,并可接收被绑定车辆出入境时间等信息。
关于潜在的隐私风险,停车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车牌号码原本在公共场所对所有人都是可见的。“我们认为这没有问题。我们的系统是为了方便公众操作而建立的。付钱。”
如果仅仅从方便的角度来说,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运营效率,节省司机的时间。但是,公司的辩护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车牌号是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车牌号对应的行车和停车轨迹需要公开,这是两回事。
面对公众的关注,平台管理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当事人可以携带有效证件到公司申请单一绑定”,这是一种责任转移的做法。显然,平台在保护隐私方面并不有效。为什么解决办法是让市民跑腿?
事实上,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建立认证程序并不难,平台应该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即使是为了方便公众,也要提前告知公众信息披露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公众决定是否使用,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单方面允许出现隐私漏洞。
事实上,关于隐私保护,最近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到个人信息处理要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限制在达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最低范围内,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法”。
适用于此事,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应充分考虑车牌号被陌生人绑定后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风险。如果仅仅为了方便而减少隐私保护,让用户陷入未知风险,这个所谓的智能停车平台怎么可能“智能”呢?
其实这件事值得讨论的不仅仅是绑定车牌号模式的不合理性,还有一点就是,面对市民提出的明确的隐私诉求,有关公司仍然持不赞成的态度,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好”,把跑腿的责任推卸给市民。目前普遍存在的隐私泄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冷漠的心态。
无论如何,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如果用户没有公意的话,应该算是一种隐私。“人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只是一种假象。由此可见,用户往往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平台设置。这种个人信息处理无疑会把隐私和安全推到更不利的位置。